人们最常犯的15个逻辑谬误

由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轻视,日常经验、风俗习惯、心理联想、情绪意向、利害关系……都在妨害我们对是非真相的判断。为此,小编总结了12种最常犯的逻辑谬误,看看我们的思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1

赌徒谬误:

强行联系独立的随机事件

赌徒时常有一种心态:我一直这么倒霉,下次该转运了吧?他一直这么好运,总得倒霉。

事实上,每一轮赌局都是独立的随机事件,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赌徒一旦深信这种联系,便会将其当做不容置疑的真理。生活中常见的赌徒谬误包括:彩民对中奖号码的分析;股市专家对大盘的“走势分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02

乐队花车谬误:

只相信眼前流行的观点

受气氛感染,人们时常不由自主地跟随乐队和花车的节奏起舞。同样的,人们的思维也总是习惯于随大流。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或相信同一件事物,所以大家认为这件事情就是正确的。  

但事实上,一个事物、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地球是球形的,在人们相信“天圆地方”的时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比如,看到《货币战争》那么畅销,小红相信一定是共济会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

再比如,老师和电视都说某国是大资本家控制的国家,于是小红也相信,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和法治,那都是别有用心者编造的谎言。

上面的案例中,小红就犯了“乐队花车谬误”。事实上,我们只需要读几本从多个视角观察美国的书籍再以基本逻辑做一些最简单的对比,就能分清哪一个是谎言。

03

诉诸权威:

利用权威人物或机构的观点逃避说理

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因为权威人物、机构也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所以不能只因为对方使用了诉诸权威的谬误就认定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

比如,小明对进化论提出了质疑,小红不知道如何反驳小明,于是就说:“我老公孙越是大科学家,他觉得进化论是对的。”

再比如,小明认为关于“剩余价值”的剥削理论是错的,小红认为企业家对生产过程没有任何贡献,但又找不到反驳小明的理由,于是说:“某某伟大的思想家早就在《XX论》里判了资本家死刑,难道你比他俩还高明吗?”小红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04

合成谬误:

将局部特征错误理解为整体特征

对某些局部合理,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局部同样合理。但某些人总是固执地认为,如果一个总体的某些局部具有的特性,那么这个总体的各部分也具有该特征。

比如,小红买了辆自行车,当她看到自行车的车座是人造革的时候,她就觉得自行车的其它部位也是人造革的。

05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

以修改标准的方式放马后炮

有些人提出的观点受到了别人批评后,会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有缺陷的观点。

例子:

小红:“所有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小明:“孙越就是荷兰人,他就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好吧,所有真正的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犯了“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的谬误。

06

基因谬误:

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

很多人试图逃避正面的讨论,转而讨论事物的出处。这种做法与 “人身攻击”类似,都是试图通过某些负面印象来从侧面攻击对方,却不能正面的回应对方的论述。

比如小明说“孙越不喜欢喝胡辣汤。”小红说:“孙越是荷兰人,怎么会不喜欢喝胡辣汤?”

再比如,小明说:“150年来日本两次崛起,是因为他们最彻底地学习欧美现代文明。”小红说:“日本明明是亚洲国家,怎么可能比俄国更像欧美国家?”小红犯了基因谬误。

07

非黑即白:

以极端化立场淹没真实情形

很多人会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他们使用简单粗暴的假二分法,来掩盖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他们想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

比如,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在这里总统就犯了非黑即白的谬误。

再比如,小红认为法西斯是右派国家,并且和法西斯为敌的一定是左派国家,所以苏联、英国和美国都是左派国家。小红犯了非黑即白的错误。

08

窃取论点:

以子论据证明母论据

采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被包含在前提里面的观点。

这是一种逻辑智商破产的谬误,因为他把自己的前提假设默认为真的,然后利用循环论证的方式来证明它。这种论证方法也是极其蛮横的,它强迫别人将自己的论据视为不证自明的真理。

比如,小红坚信某一本书里的每一句都是真话,因为在该书的117页第三段有一句话:我的每一句话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09

诉诸自然:

以人类伦理类比自然现象

一个事物是符合“自然”的,不一定就代表它是合理的、必然的,并且是更好的。

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比如,互相杀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不应该互相屠杀。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说,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始终伴随着:更少的暴力,更繁荣的经济,更幸福的人类生活。人类的伦理要求我们减少暴力,而不是将人类拉低至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

比如,小红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这就犯了诉诸自然的谬误。

10

轶事证据:

以个人经验代替数据和证据

有些人喜欢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的证据。

比起复杂而确凿的证据来说,轶事证据更容易获得,但是却要粗浅很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和确凿证据,比个人经验、轶事要更加可信。

例子:小红爷爷是个30年的老烟枪,现在80多岁身体还很健康,小红据此得出吸烟对身体无害的结论。小红犯了轶事证据的谬误。

11

德克萨斯神枪手:

筛选证据

有个萨克萨斯枪手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真像个神枪手一样。

有些人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比如,XX会为了证明自己大公无私,到处宣传自己拨了多少多少善款,却只字不提自己奢侈无度、账目不清。这就犯了“德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再比如,巴勒斯坦政府谴责以色列军队强拆阿拉伯人的房子,却始终不承认自己将妇孺当做炮灰取悦石油富国的腐败事实,并且决口不提以色列曾经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12

中间立场:

和稀泥,消解真理

寻找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立场,认为那就是对的。这种方法越无知的人掌握起来越快。

虽然大多数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但是你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立场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

例子:小红认为ym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孙越进行科学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ym不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小明认为两者观点的妥协——ym会造成儿童自闭症,但不是全部的儿童自闭症——才是正确的。在这里,小明就犯了中间立场的谬误。

“理中客”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往往是无知的妥协。

https://mp.weixin.qq.com/s/fd9yFLj7fIwgjCp7Stj3cg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不能复制本页内容(。・_・。)ノI’m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