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是什么?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应验预言,说到底就是你怎么想,会影响到你会怎么做。提出这个概念的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对它的定义是,“自我应验预言是一种能够唤起新的行为的预言,并且该行为使得本来虚假的猜想成真了。”

“自证预言”的原理,最适合拿来举例的,是大萧条时期的银行倒闭。在大萧条时期,当有传言说一家银行即将破产,这家银行就会真的经营不久。这个过程其实是:传言引起了恐慌,所以人们一窝蜂地将存款从银行取出,而一家银行本身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现金。这样一来,银行因为拿不出钱给储户,就真的破产了。

自证预言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人际关系。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你喜欢的人也常常喜欢你。这是因为当我们遇到一个觉得不错的人,会有意无意地向对方做出友好行为。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别人就也会对你好,这段关系就会一直良性循环,双方都会给对方更好的印象。因此,让你“喜欢一个人”的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你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导致的你和对方互相做出的友好行为。

自证预言”最广泛应用的是教育领域。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在1968年的教育学实验影响深远:研究人员给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向老师提供了“高智商学生”的名单。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学生”只是随机抽取的,并不是真的有高智商。但是,一年以后,那些名单中的“高智商学生”成绩突飞猛进。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老师在得到名单后会不知不觉给”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甚至区别对待,从而提升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表现。后来人们也把这种现象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一些“伪科学”也利用了“自证预言”。比如说, 有的人觉得占星很准,其实可能是在自我暗示下,我们自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甚至是决策过程,变得更符合星相上所预测的结果。

虽然“自证预言”已经被用来解释很多事情,并且这个概念被提出开始,许多研究都试图验证其真实性,但是仍然有不少学者认为“自证预言”本身是伪科学。主要问题是实验方法存在漏洞,许多实验无法复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实验只能验证一个正面的想法可以引起后续正面的结果,但是负面的想法并非总能导致负面事件的发生。

期望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感受。2018年发表的一个与疼痛相关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那些被告知要准备忍受疼痛的人,比起没有被告知的人,会感受到更剧烈的疼痛,甚至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受到疼痛刺激;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对痛苦的期望和对痛苦的感觉之间存在正反馈,也就是当你预期会发生疼痛,你感受到的疼痛会越强烈,而你感受到的疼痛越强烈,你越是预期疼痛还会发生……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体受伤的组织愈合后,慢性疼痛还是会停留很久。

如果说自证预言是“想法通过影响行为,然后影响结果”,这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话,那如果说:想法本身就能影响结果(不需要通过行为),你可能觉得这就有点不靠谱了。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2016年的一项行为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你坚信运动可以放松身心,降低你的焦虑值,让大脑恢复健康的神经活动,运动后,你的确会比对此理论存疑的人获得更大的心理和神经生理方面的好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160327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不能复制本页内容(。・_・。)ノI’m sorry~